第(2/3)页 同时他又不能容忍别人对他有什么不恭敬、不忠实之处。如果他吃了别人一点亏或受了别人一点点欺骗,那他就把对方当作罪大恶极、无耻之极的人,加以攻击、嘲笑、讽刺或漫骂不已。 只要想一下就可以知道这种人是多么地令人可怕,到处都会激起别人的憎恶与反感。 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不做一点错事,这自然是千该万该,十分正确的事。但不要因此就把自己看得太高,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以为别人都是笨蛋,只有自己才是圣人。对别人的过失与错误,首先要分析他们犯错的原因,可能是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认识不清,也可能只是一时疏忽,有时还可能因为求好反而犯了错误,主观上求好,而客观上犯了错误。除了一些真正与人为敌的社会败类,应该群起而攻之外,大多数人所犯的错误都是可以原谅,也都是可以改正的。我们应该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对别人的错误,在不伤别人自尊心的原则下,诚恳而婉转地加以解释与劝导,安慰他们的苦恼,鼓励他们改正,这样做,对于改善你的人际关系更有效。 1863年,盖茨堡战役开始了,7月4日晚上,李将军开始向南方溃退。李将军带着败兵逃到波多马克河边,面对前方高涨的河水与后方追击的政府军,李将军进退维谷,他们此刻已成瓮中之鳖。此役只要彻底击溃李将军的残余军队,内战很快就可以结束。对此天赐良机,林肯信心十足地用电报命令维得将军:“立刻出击,不用通知召开紧急军事会议。”随即又另派特使督促维得马上行动。 而维得将军呢?他完全违背林肯的命令,先行通知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而后又迟疑不决,一拖再拖。最后,水退了,李将军带领军队越过波多马克河逃走了。 林肯闻知此事,勃然大怒,在失望、痛苦之余,林肯坐下来给维得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体现了林肯内心的极大不满: [GK2][HTK]我亲爱的将军: 我不相信你能懂得因李将军逃走一事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他本来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而且,只要他一就擒,加上我们最近获得的胜利,战争即可结束。现在,战争可能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上星期你不能顺利擒得李将军,如今他逃到波多马克河以南,你又如何能保证成功呢?我无法期望你改变形势,而我也并不期盼你现在会做得更好。良机已经失去,我实在感到无限的悲痛。[HT][HK] 林肯在写完这封信之后,心里又产生了别的想法:无论如何,大错已经铸成,把这封信寄出,除了让自己一时觉得痛快以外,没有别的用处。维得会为自己辩解,会反过来攻击自己,这只有使大家都不愉快,甚至危及他的前途,以至于迫使他离开军队而已。 此时,如果说有人最有资格批评人的话,那个人就是林肯,可是,他却没有那么做。惨痛的教训告诉他:尖锐的批评和恶狠狠的责备,所得的效果都等于零。 于是,这封信没有被寄出,它被永远的收藏了起来。试想,如果维得将军拜读了此信之后,会有何感想?又会有什么反应呢?如果你希望激起一种反抗,使人痛恨数年或至死难忘,那你就可以试试对人发表一些尖酸刻薄的批评,这样你的愿望就可以轻易实现了。 指责别人是一种能破坏人际关系的强力炸药,所以遇到问题时,让我们尽量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一下,少一点责备,多一点理解,这样做对你更有好处。 4.从容应对惹厌的人 【社交魔方】 宽宏是这样一种德性:它不为个人所受的伤害进行回报,而且不看重这些伤害,它不去抓住报复的机会,即使是这种机会已经提供给他了的时候。 ——包尔生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难免会碰到一些无事生非的人、嫉贤妒能的人、散播谣言的人、虚伪阴险的人等等。和这些人应该怎样相处呢? 也许你确实是与人为善,但是你的善未必能换回来善,需知任何创造性都是在客观上对于平庸的挑战,任何机敏和智慧都在反衬着愚蠢和蛮横,任何好心好意都在客观上揭露着、为难着心怀叵测;而任何大公无私都好像是故意出小肚鸡肠的人的洋相。在工作中,你做得越好,就越会有同事痛恨你,这是不能不正视的现实。一般人碰到用心险恶的人会有四种办法来对付: 一是以痛恨对恶。杜丽上班不到一个月,就和单位里的几个女同事结下了仇:处长的小姨子仗势欺人、出纳赵欣尖酸刻薄、对桌同事阴险狡诈、打字员朱雪挑拨离间……总之,单位里没几个好人。男朋友劝她多忍让一点,有话好好说,反被杜丽骂了一顿,她决定给那几个女人点厉害,让她们知道谁都不是好欺负的。从那以后,杜丽就开始每天跟她们吵,跟她们骂,向领导打小报告,跟同事告密……一段时间下来,虽然杜丽也吃了不少暗亏,但几个同事的气焰也给压下来不少。杜丽洋洋得意,没想到男朋友却提出了分手。他说:“看看你现在的样子,和那几个女人有什么区别,满脑子就想着怎么算计别人,我再也受不了你了。”这样的结果让杜丽惊呆了,她明明只是想为自己讨个公道啊! 以为自己与自己的小圈子乃清白的天使,以为周围的一切人是魔鬼和恶棍,于是整天咬牙切齿,苦大仇深,气迷心窍,不可终日,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这第一是神经病,第二是以恶对恶,本身就已经恶了,本身就已经与他或她心目中的魔鬼恶棍无大异了、趋同了。 二是以疑对恶。嘀嘀咕咕,遮遮掩掩,患得患失,犹豫不决,生怕吃亏上当,总觉得四面楚歌。结果可能你少吃了两次亏,但更失掉了许多朋友和机会,失掉了大度和信心,失掉了本来有所作为的可能。 三是以大言对恶。以煽情对恶,以悲情“秀”对恶:言必称险恶,言必骂世人皆恶我独善,世人皆浊我独清;言必横扫千军如卷席;言必爆破多少吨的***。目前有一种说法很流行,说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在于批判。这个提法对于生活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分子尤为正确,因为他们的环境里成为主流的可能是自满自足,是物质享受,是相对或暂时的平稳,是“历史的终结”乃至霸权主义。 四是以消极对恶。不反抗、无作为,只懂得自怨自艾,这就是所谓的消极。张军是个出名的老好人,不过为了这个脾气也多受了不少气。这辈子张军最恨的就是女经理李飞花,最难的业务,她一定会派给张军跑;跑熟的业务,李飞花一定会让他交给新手;有什么好事一定轮不到张军,加班、紧急出差这些事,张军没有一次逃得掉……“真他妈的李飞花呀!我这一辈子就交代在她手上了!”张军每天都要这样跟老婆、孩子、亲戚朋友抱怨,“上次,不是她硬插了一扛,业务经理就是我的了!”“今天,李飞花又给我安排了个‘好活’……”久而久之,大家对他的抱怨都厌烦极了,他刚一开头,大家就全散了,每个人都说:“老张这人挺好,就是太爱发牢骚!” 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人,一辈子唠唠叨叨,神经兮兮,黏黏糊糊,诉不完的苦,生不完的气,发不完的牢骚,埋怨不完的“客观”,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了,他或她已经是一事无成的定局了,还在那里怨天尤人呢。 那么,我们能不能做到,保持干净更保持稳定,保持操守更保持好心情,保持正义感更保持理性,保持有所不为有所不信更保持与人为善呢?许多时候,你的绝大多数同事还是好的,至少是正常的。这样说由于过分正常,也会使得某些人暴跳如雷吧?而多数情况下,绝大多数人,他们对待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对他们的态度。至于说到他们的毛病,不见得一定比你多,即使是常常不比你少。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努力做到使自己变成一个和善安定的因素、团结的因素、文明的因素,而不是相反;我们可以努力做到心平气和,冷静理智,谦恭有礼,助人为乐,而不是相反,急火攻心,暴躁偏执,盛气凌人,四面树敌。甚至对那些或某一个对你确实是心怀敌意乃至已经不择手段地伤害你的同事,你也可以反躬自问,自己有什么毛病?有什么使他或她受到伤害的记录?有没有可能消除误解化“敌”为友?还要设身处地想想对方是否也有情可原。 从长远看,一切个人的嫉恨怨毒,一切鼓噪生事,一切签名告状,流言蜚语也好,棍子帽子也好,在一个大气候相对稳定的形势下,作用十分有限,可能起的是反作用。你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大可以正常动作,平稳反应,保持良好心态,不受干扰,让各种事务按部就班地进行。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对于讨厌的人,你不要理他,让他一个人折腾,估计他很快就会觉得没趣。但如果对方闹个没完没了,那你就要找个有利时机,狠狠地回击一下,让他收敛,这也就够了。 5.不能只顾表现自己 【社交魔方】 对自我的留意在要和人打交道的时候虽然是必要的,但在交往中却必须不要显露出来,因为那样就会产生窘迫,或者就会是矫揉造作。 ——康德 社交场中,你不能只顾着表现自己,不顾及别人,否则无论你走到哪里也不会受到欢迎。 有的人说话不顾及别人的态度与想法,只是一个人滔滔不绝,说个没完没了,讲到高兴之处,更是眉飞色舞,你一插嘴,立刻就会被打断。这样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李晓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他一打开话匣子,就很难止住。跟他在一起,你就要不情愿地当个听众。他甚至可以从上午讲到下午,连一句重复的话都没有,真不知道他的话都是从哪儿来的。每次他找人闲聊,大家都躲得远远的,因为和他在一起实在没劲。 人与人交往,重要的是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在整个谈话过程中,若只有一个人在说,就不容易与对方产生共鸣,这样就达不到沟通和交流的效果。就是说,交谈中要给他人说话的机会,一味地唠叨不停就会使人不愿意与你交谈。 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各不相同,如果你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就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其实,每个人由于生活经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会不尽相同,各持己见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当他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就断然否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这样必定会给人留下狭隘偏激的印象,使交谈无法进行下去,甚至不欢而散。当你与他人交谈时,应该顾及对方的感受,以宽容为怀,即使他人的观点不正确,也要坚持与对方共同探讨下去。 林枫是某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会会长,一表人才,能言善辩,口才极佳。但他有一个特点,凡事争强好胜,常因为一些问题的看法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非得争个输赢出来才肯罢休。总认为自己说的话有道理,别人说的话没道理。别人的看法和观点,常常被他驳得一无是处。大家讨论什么问题时,只要他在场,就会疾言厉色,一会儿反驳这个,一会儿又批评那个,好像只有他一个人是正确的,别人都不如他。如果不把死的说活,活的说成仙,就不会善罢甘休。就这样,常常会把气氛弄得很紧张,最后大家只好不欢而散。 还有的人,十分热衷于突出自己,与他人交往时,总爱谈一些自己感到荣耀的事情,而不在意对方的感受。A女士就是这样一个人,不论谁到她家去,椅子还没有坐热,就把她家值得炫耀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向你说,说话的表情还是一副十分得意的样子。一位老同学的丈夫下岗了,经济上有点紧张,她知道了,非但没有安慰人家,反而对这位同学说:“我家老头子每月工资八百元,我们家花也花不完。”她女儿给她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因为很值钱,她就跑到人家那里去炫耀:“这是我女儿在香港给我买的衣服,猜一猜多少钱?一千八百元。”说完很得意的表情,意思是:“怎么样,买不起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