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盐政改革-《明末风云起》
第(2/3)页
前朝的盐引虽然没有作废,可是也只能按票面一成提取,其他的就是现银购买。不过每百斤盐连税带费不过三两银子,比前朝也不算贵。可是也有不同,每引固定一百斤,而且不设定总纲,只要交钱,谁也能提盐。并且还有一条,不限制销售区域,想在哪里卖就在哪里卖。
这下大盐商们不敢观望了,赶紧掏银子,各个盐场都派人过去,出多少盐引都尽量买下来。他们不这样做也不行,以前他们这些大户是总经销,朝廷的盐引只有他们可以拿,之后再向下售卖。可是如今,一引才一百斤,三两银子,不限制销售地域,就是连个破落户都能买一引去买卖,这不是要打破他们的专卖权嘛。
等这些大盐商着急忙慌买了不少盐引之后,却是发现,北方各县都已经有了官卖食盐,县城和城外的市镇几乎都有,每斤盐折算下来,也只有差不多三十文而已。也就是说,他们拿在手里的百万斤盐,只能拿去偏远地区售卖,才有可能不亏本。当然,还有一条路,那就是冒些风险,去南方售卖。
他们之所以把盐引都兑换成食盐,是因为在前朝,朝廷滥发盐引,盐少引多。现在条件这么优惠,他们怕到时候有引没盐,反而将手里的盐引砸在手里。这时他们知道上当受骗,可是已经花出去几百万两了。
要是在大明的时候,他们肯定动用关系,让朝中的大臣运作一下,不管是弹劾官员,还是质疑法令,总要把这个不让他们赚钱的规矩给搅黄了。可是现下,他们却是没有什么办法,前朝的官员都不见重用,而新朝的官员,又都是只收钱不办事的主,让他们有气无处撒。
李仲也是呵呵一笑,说道:“还要加上六十万两才对。这半年时间,各地官员主动上交行贿银钱,光是盐商们行贿的,就有近四十万两。”
“钱财动人心啊。”李岩突然担忧的说道:“要加强对各地的监察才是,不能让官员们堕落下去。”
李仲依然笑容不减,愉悦的说着:“已经处理了近二百官吏,大都是县府的官吏。其中被监察司和安全司查出来的,不过两成,剩下的,都是当地士民检举出来的。那些有功名的人,对县府的官吏一点儿都看不上眼,就瞪着两只眼睛找官吏们的错处呢。不论是贪腐鲸吞,还是以权谋私,逮着机会就会去检举,比监察司和情报司都效率高。”
李岩也是哈哈大笑。说道:“是得有一帮这样的人呀,时刻盯着官吏们,让官吏们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力来谋取私利,来残虐百姓。”
可是李岩的笑容又马上消失了,代之以忧虑的神情:“可是,就怕这些人不能长久坚持呀。都是聪明人,迟早会放下心中些许的不满,改而与官吏们连声同气。毕竟与官家同心,能得到的好处要多得多。”
第(2/3)页